为什么说宅多了会变笨?

宅男宅女越来越多,如何说服他们不宅,我觉得宅多了会变笨,有心理学依据么?

点赞狂魔 9年10月ago
破茧成蝶 9年10月ago
宅多了为什么会变笨?如果我们拒绝社交,拒绝出门,拒绝旅游,整日“画地为牢”,大脑缺乏刺激,就会慢慢变“笨。”

宅能带给我们什么?宅会纵容我们懒惰,会让我们逐渐孤立,让我们成功的逃避了面对困难的焦虑,不过也关闭了我们通向丰富世界的大门,沉浸在一种慢性的隐性焦虑之中。   

社交能促使一种大脑皮层的活跃。你在与人交流过程中,你会判断他人的情绪,会组织你要表达的内容,遇到应急事件,你开动脑经寻找解决方案。高情商,是在社交中慢慢养成的,也是克服“呆”、“笨”、“low”的必备条件。

丰富的环境vs宅

今天,如果你进入一个典型的美国中产阶级家庭的婴儿房间,你可能会看到一张婴儿床,在婴儿伸手可及的上方悬挂着许多小动物和各种玩具。婴儿会对这些玩具作出积极反应,同时父母也相信——丰富的环境可以促进孩子的大脑最大限度的发展。       心理学家有这样一个实验。几十只刚出生的小白鼠被分配在三种生长环境下。

第一种——贫乏的环境。小白鼠生长的环境相当的贫乏,笼子很小,小白鼠被放置在单独隔离的空间里,笼子里有水和食物。   

第二种——丰富的环境。丰富的环境几乎是一个小白鼠的迪斯尼乐园(并没有冒犯米老鼠的意思),这些小白鼠生活在一个“带有各种可供玩耍的大笼子里”,有秋千,有球,有滑梯,并且每天会更换玩具。   

第三种——实验室的普通笼子。小白鼠的生长环境介于贫乏和丰富之间。      

这些小白鼠在这些生活了几个月之后,实验人员人道的使这些实验的老鼠失去生命,对它们进行解剖以确定脑部是否有不同的发展。    他们发现,在丰富环境中生活的老鼠其大脑在很多方面都有区别,在丰富环境中生活的小白鼠大脑皮层更重,更厚。   

经历帮你打造更强大脑

为什么大脑更重,更厚更好呢?   

皮层是大脑对经验作出的反应的部分,它负责行动、记忆、学习和所有感觉的输入,在身处丰富环境的老鼠,大脑皮层的一种酶更活跃。这意味着在丰富环境里长大的老鼠,其大脑中有更高水平的化学活动。   

我们再回来看看第一种环境中的小白鼠。笼子很小,被放置在单独隔离的空间里,笼子里有水和食物,简单的说,小白鼠“宅”在笼子里。和宅男宅女不同的是,宅男宅女多了一台电脑。   

实验者又找到野生户外自然环境中的老鼠,发现户外的老鼠的大脑比实验室老鼠的大脑发展得更好。实验室中的丰富环境与自然环境相比,仍然是相当贫乏的。   

后继的研究中,实验者发现,即使在贫乏环境中长大的成年动物,当它放在一个丰富的环境中的时候,他的大脑也能获得提高。假设你想追求更强的大脑,选择更多的经历。   

刺激与延缓衰老

人们的大脑在成年以后仍人有发展的可能,经验能改变人们的大脑。当你去经历更多的事情,你的大脑会更加有活力。一位心理学家说:“我想,我们应该对大脑老化,持一个乐观的态度,主要因素是刺激,神经细胞因刺激而存在,所有我认为好奇心是一个关键因素,如果一个人在一生中始终充满好奇,这将刺激他的神经组织和大脑皮层,我寻访88岁以后还充满活力的人,我发现那些经常用脑的人大脑不易老化。”   

旅游是对抗宅的常用方法,不仅能将我们迅速的带离熟悉的“宅环境”,让我们用崭新的视野欣赏这个世界。更多的阅历,更宽广的眼界,与人聊天的谈资,旅游过程中感受世界和人文的美好,丰富的阅历使人成熟。如果您的孩子比较宅,带他去旅游吧!

很多“宅”朋友,只想躲在家里看电视、电影、玩游戏、看小说。我们仅仅看那些不用思考的肥皂剧,看过满足一时的网络的小说,在我们尽情享受互联网慷慨施舍的过程中,我们正在牺牲深度阅读和深度思考的能力。更好的建议是,我们可以在观赏、游戏和阅读的同时,品味其中的深层本质,思考相关的联系,最最重要的是把你思考的结果与人分享。分享是带着体验和思考的,同时分享也是快乐的。当然,你在转发这条微信的同时,也希望是带着感受和思考。

宅,或许是一种生活方式,但不是一种病;我们只是暂时将丰富刺激的大门关闭,让心灵得以休息;不过,我们随时能够将它打开,享受灿烂的刺激的生活。

    以上为全部内容